(资料图)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第二届CCF量子计算大会暨量子计算产业峰会,将于8月19-20日在合肥举办。此次大会也是量子计算潜在人才最密集的一次会议,大会同步组织第二届CCF“司南杯”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颁奖仪式。 据悉,作为目前国内影响力最大的量子计算编程赛事,今年举办的第二届CCF“司南杯”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参赛人数再创新高,参赛人员也更加“年轻化”,已成为量子计算领域发现人才、激活创新的有力载体。 赛事更加“年轻化”为了推动我国量子计算创新发展,助力高校、企业量子计算人才培养,从2022年开始,中国计算机学会开始主办CCF“司南杯”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 在今年4月份开始的第二届CCF“司南杯”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总奖金超过百万元,有超过800支参赛队伍,大赛共分为高校组和专业组2个赛道,专业组赛道分通用、量子机器学习、量子金融、量子生物化工4条细分赛道。 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雪娇介绍,从赛事规模上,第二届司南杯赛事相较于第一届,增加了高校组与机器学习2个赛道,赛道数量由3个增长到5个。 值得一提的是,从赛事的报名情况来看,本届大赛取得了许多飞跃性的突破。 赵雪娇称,首先从队伍数量上来说,本届大赛共有898支队伍参赛,同比增长36.68%。并且由于本届增加了高校组赛道,吸引了众多本科生参加,推动赛事覆盖的国内外院校达到了260所,同比增长78.08%。在覆盖企业方面,由第一届15家上升至本届的40家,涨幅超过160%。 “从赛事覆盖的人群来看,本科生的比例超过50%。相比于首届大赛硕士生、博士生占比巨大的情况,本届赛事更偏向于年轻化。”赵雪娇说。 中国更注重量子计算人才质量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技术,量子计算的迅猛发展,也伴随着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完善量子计算人才培养,扩大专业人员队伍,被认为是推进量子计算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本届赛事分布的高校可以看出,我国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注重在本科阶段教授量子计算基础知识,为未来的人才发展做铺垫。其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今年教育部批准了5所院校申请量子信息科学专业,使得国内拥有量子信息科学专业的院校数量达到了8所。 在中国量子计算机学会量子计算专业组执行委员贺瑞君看来,虽然目前我国量子计算人才发展如火如荼,但与国外相比,量子计算人才培养仍不容乐观。 以美国为例,不少高校早在5年前,甚至更早的时间,就组建了量子计算的相关专业,并且近些年来重点发展建设,相关人才的储备量已领先中国。 除了美国,一些欧洲国家也在花费大量人力和资金培养量子计算专业人才,世界各国已经加入了争抢量子计算人才这场无形的战争中。 “目前,中国在量子计算人才的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但我们拥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和老师,可以保证培养人才的质量,我们更注重前期高质量人才的积累。”贺瑞君说。 打造量子计算人才“金字塔”用才之基在储才,储才之要在育才。那么中国如何培养更多的专业量子计算人才? 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第一家量子计算公司本源量子副总裁代群,他表示,当下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本土人才的培养上。 针对本土人才的培养,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加开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的高校。代群呼吁,国家要鼓励各高校申请量子信息科学专业,积极发动产学研结合的优势,通过量子相关头部企业,帮助基础薄弱的高校做好相关专业建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量子计算人才的发展会呈指数级上升的趋势。代群认为,对于中国而言,量子计算不仅仅只需要尖端的研究型人才,更需要掌握量子计算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打造塔基稳、塔身壮、塔尖亮的量子计算人才“金字塔”。 “我们要加快各个院校量子计算相关专业的建设,在推动顶尖高校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同时,要加大力度,打造技能型人才团队。”代群说。 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让莘莘学子充分发挥其投身量子计算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更多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责任编辑:王丹萍)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