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闻 欧阳志强 杨苑莹 景瑾瑾 梁正杰 通讯员 明宣 三宣
又是一年端午时节,在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酒店和民宿又紧俏了起来。由于近年来叠滘龙舟漂移声名远播,趁着端午假期来到佛山的,不仅有探亲的归国华侨,还有许多希望一睹龙舟漂移风采的游客们。
(资料图片)
这样的热闹场景,同样也发生在南海的大沥、里水、西樵,顺德的大良、容桂、陈村,禅城的南庄,高明的荷城、三水西南等地。在佛山这座沿水而建、以水而兴的岭南重镇,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占据全市约1/4面积。佛山如何贯彻生态优先理念,阐释治水之道?借助端午节的契机,羊城晚报记者深入基层,记录佛山在“治水”领域的鲜活经验。
南海区:打造水经济创新示范区
今年4月27日晚,随着南海区里水镇“里水花月夜”游船正式起航,佛山市南海区正式公布《“水上南海”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此作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重要抓手。
数据显示,佛山南海水资源丰富,899条大小河涌覆盖了南海区85%以上城乡空间,水是南海时空演进的重要载体。为此,本次提出“1-5-15”总体发展思路,即1个总体目标(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5大空间战略(水人文、水生态、水交通、水经济、水生活)、15项行动部署。其中,明确要求要构建水安全格局、推进水环境治理;构筑河湖重点发展平台、打造水经济创新示范区;构筑文化旅游长廊,建设四大城市窗口;开通水上航线,建设万里碧道;打造城市公共IP,实施人文艺术提升计划等。《“水上南海”高质量发展战略》更对广佛同城提出多项新的构思与计划,包括要以珠江西航道为空间纽带,强化三龙湾南海片区、广佛湾、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广佛青创城等4大江湾重点平台建设;研究2条对接广州的水上巴士线路等。
“水是南海文化之魂。南海区必须抓住文化这条主线、这个灵魂,既要让历史文脉传承不息,又要多角度挖掘、展示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和年轻化表达。”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提出,“水上南海”要筑牢生态基底,做强产业文章,着眼惠民实事。
《“水上南海”高质量发展战略》首批明确了141个重点项目。截至目前,“水上南海”141个重点项目,已完成47项,94项已进入招商推荐或建设动工阶段。包括里水花月夜夜游项目,桂城网红水岸、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岭南金融博物馆等一批项目都已完工开放。与此同时,致力于构筑“江河湖海”重点发展平台,其中,规划的广佛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示范区、广佛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区正与南海区里水镇今年5月公布的“一环数字科创产业带”大部分范围不谋而合。而在大沥镇,当地重点规划的盐步1432老龙文化区正利用盐步老龙和泮塘长龙数百年“父子情”这个文化优势撬动片区发展,打造具有南海特色的水经济发展模式;丹灶更依托仙湖氢谷小镇,利用《“水上南海”高质量发展战略》发展水上交通的契机,鼓励发展以氢能为动力的水上装备制造业。
今年国庆期间,宋城演艺佛山项目将在西樵开业。宋城演艺项目落户地正是打造“环樵山水乡活力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开业将为本地文旅市场复苏带来巨浪式的文旅发展信心,进一步丰富完善佛山西樵的文旅产业链,有效拉动当地旅游消费。”西樵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将吸引更多文旅企业来到当地投资,让“人流”实现“人留”。
顺德区:重塑新时代岭南水乡风貌
连日来在顺德各个河涌里,从早晨到黑夜,扒龙舟的身影从未暂停。据了解,今年端午节前后,顺德十个镇街共推出系列赛事111项。顺德正通过推广以龙舟为代表的水上运动,让群众亲身体验水乡文化,感受亲水生活的魅力,形成全民护水、治水的良好氛围,助推“以水兴城”战略,促进水产城融合有机发展。
顺德自古河涌交错、举步登舟,水域面积占全域面积的1/3,根据《顺德县志》、《广东新语舟语》等书籍记载,顺德人龙舟竞渡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如今,作为“全国龙舟之乡”的顺德,龙舟竞渡、彩龙竞美、龙舟民俗活动广受市民群众欢迎。
顺德作为岭南水乡代表,历来与水共生,水是其城市之“根”、之“魂”、之“情”。对此,顺德区创新实施“以水美城、以城聚才、以才兴城”的发展战略,坚持总体规划、系统治理、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全面推动治水大会战、城市大建设、品质大提升,以治水为总抓手,致力蹚出一条具有顺德特色的生态环境治理之路。
近年来,顺德推进清岸、清源、提质、净水、美岸、智慧、兴城、爱河“八大行动”,因地制宜地在十个镇街打造不同主题的美岸示范项目,打造集生态与环境、休闲融合多元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滨水景观廊道,重塑新时代岭南水乡风貌,促进水、岸、城、乡联动提升,彰显岭南水乡风情魅力。“治水就是坚持‘不争是争’的原则,只要做好了以水兴城,生态环境好了、城市品质高了、市民生活幸福了,人才、企业、资金等发展要素就都会主动流向顺德,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水到渠成的事”,顺德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顺德,“一城山水一城春”正逐步实现,亲水近水乐水的生态图景正徐徐展开,顺德要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乐享高品质滨水景观,享受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生活。
如今,以水为媒,以端午为契机,顺德正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展现城市的崭新面貌。6月18日,2023年顺德容桂小黄圃社区首届端午龙舟巡游活动在容桂龙舟文化公园举行,河面宽阔、平静的眉蕉河上等来了13只盛装出席的游龙,船上的“扒仔扒女”们欢乐地表演。经过系列治水工作,水岸公园景观带逐步成型,眉蕉河水上运动基地落成,进一步实现“水资源+体育+文化生活”的融合。同日,“泊船瓜乡溯游黄龙”第五届睦邻冬瓜文化节在黄龙村三丰河畔举行,一河两岸,波光粼粼、鱼翔浅底、树影婆娑,让市民游客连连赞叹。据了解,2022年以来,黄龙村通过区、镇、村三级共同努力,对村民进行落户宣传发动,实施清岸行动,共清理五边地19处,清拆违建物58间,面积约2500平方米。
“端午是我们村或者我们家族人最齐、整个社区最热闹的时候了。”00后顺德扒仔廖同学告诉记者,划龙舟已经成为顺德展示区域形象的窗口,不少在外乡亲,端午时都会专门回来扒龙舟,而近些年随着政府加大了治水力度,看着逐渐清澈的溪水,乡亲们参加龙舟运动的热情更加高涨,“城市与水共生,唤醒了大家的‘乡愁’。”
禅城南庄:塑造推广城市中心新形象
禅城南庄拥有历史悠久的水乡渔耕文化,保留着得天独厚的岭南水乡自然风光。近年来,南庄镇依托自身优势发展水乡文旅产业。“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AAAA级景区紫南村就是建设成果之一。
紫南村景区于2016年启动建设,2018年6月建成开放,面积约77万平方米,涵盖紫南6座自然村,是利用全村水网河涌自然资源,盘活现有公共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以岭南水乡文化、仁善文化为主题,建成与村庄融为一体的开放式乡村休闲旅游景区。
紫南村景区以一条“紫南船说”水上游河道、一台“这,就是紫南”大型真人实景水舞声光秀演出、一条超千米长卷岩板壁画和紫铜浮雕文化长廊、一座吴信坤雕塑艺术园、三个文化展馆、五座仁善文化主题公园为载体,形成了旅游+农业、旅游+文博、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工业等“旅游+”系列业态,打造了以传播“仁善文化”、推广乡村治理紫南经验和乡村振兴紫南样本为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向游客展示了一座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独特魅力。
紫南旅游接待游客人数从2018年的不到1万人次增长到2022年的300万人次,紫南旅游综合收入从2018年的不足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超百万元,也为村民群众提供了过百个文旅相关的就业岗位。
目前,整个南庄镇也正在推动水乡、艺术、产业相融共生,发挥南庄镇兼具“岭南水乡”和“艺术高地”的优势,全面塑造推广城市中心“魅力水乡,中国南庄”新形象,打造户外休闲、体育健身、乡村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高明区:山水秀美,绿美之城
高明百里沧江纵横全境,60多处大小水库湖泊点缀其中,坐拥“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生态比例,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为此,高明区更要全力打造“山水间,最高明”公园城市的美好蓝图。
截至2022年底,高明中心城区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约222.71公顷(含水体面积),共32个公园绿地,其中综合公园9个、湿地公园3个、社区公园20个。与此同时,近三年来,高明高度重视排水防涝和水环境治理工作,在易涝点整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消除易涝点26个、黑臭水体1个,全区水环境大幅提升,助力高明建设全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如今,高明已建成10.635平方公里海绵区域,城区绝大多数公园都拥有雨水花园、生态调蓄湖等海绵设施;河涌也建设美丽生态岸线,利用排涝闸站进行水位调度,防止雨天内涝;大量住宅小区、公共建筑采用透水铺装技术,形成良好的调蓄功能,实现较优的生态效益。
如今,山水秀美的高明,正成为居民生活休闲的好去处。例如,被誉为高明“小垦丁”的滨荷park文创园位于滨江湿地公园附近,荟萃了各类时尚元素,40多家高颜值的网红店铺坐落其中,既有秀美风光和便捷交通,也有浓郁生活气息。每到夜晚,霓虹弥漫人流涌动的通道,便交织成高明沿江一道崭新的城市风景线。滨荷park文创园的“人气爆棚”更频上热搜,市民的消费热情燃遍整个园区。
此外,高明最具历史韵味的灵龟公园一期改造提升项目建设西江沿线300米碧道,新增给排水系统等基础工程建设,新建古码头、亲水平台等,预计2023年内逐步建成对外开放;2020年12月动工的明湖公园二期,串联荷富大道中央水廊、秀丽河等水系,形成2.5千米长的明湖南北岸不同的城市景观岸线,打造“河湖相融、城水相依”的城市生态中央公园。目前该项目凤凰路以东片区已建成对外开放。
三水区:打造佛山靓丽水名片
古代先人依山傍水,择地而居。因水而生的三水,以西江、北江、绥江的三江汇流奇景而得名。千年古村落江根村、三水旧县城500年的历史沉淀,承载着这座古城的辉煌历史与文化渊源。作为三水文化高地的昆都山,正是古代先贤陈白沙、何维柏等人在这里植下岭南学人的精神根脉。
2022年,昆都山附近的思贤滘碧道入选广东省最生态碧道,成为佛山一张靓丽的水名片。
近年来,三水结合城市碧道建设,构建“山环水绕、林田相依、蓝脉绿网”的公园绿地系统,通过乡村全域振兴为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三水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加快都市型农业转型,打造若干精品生态郊野公园和农业公园;立足三水优良生态本底,全面提升城市公园规模指标,打造独具魅力、生态宜居的大湾区精致公园城市;以城乡生活圈构建为依托,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更新,打造便利开放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实现“5分钟见绿、10分钟见园”。2022年,三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排名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完成市控断面消除劣V类。目前,佛山水厂、广州水厂的取水口就在三水西江河段附近。
2008年启动规划建设的佛山水都饮料食品产业园历经15年发展,在饮料食品行业形成了“航母级”的产业集群,成为全省首个食品饮料特色产业园、全国最大食品饮料产业集聚基地,百威、红牛、可口可乐、益力多、三全、健力宝、嘉士伯等173家国内外知名食品饮料及相关企业均集聚于此。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和知名饮料产业的品牌聚集效益,水都产业园已助力三水区获得“中国饮料之都”。2023年5月,三水区获得“中国食品饮料产业基地·三水”国家级称号。
scroll
来源 | 羊城晚报责编 | 牛智杰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